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市新增2家省级中试基地
12月3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公布的第五批11家省级中试基地名单中,我市精品钢、微生物工程领域的河南省钢压延中试基地、河南省农业微生物工程中试基地获批组建,全市省级中试基地总数增至3家。
中试基地是中间性试验基地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重要通道,也是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的关键环节。我市此次获批组建的两家省级中试基地中,河南省钢压延中试基地由安钢集团冷轧有限公司承建,致力于开展金属材料的酸轧、镀锌、连退等中试服务,实现实验室与应用端的顺畅链接。河南省农业微生物工程中试基地的依托单位是河南金百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做强“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具有液体厌氧发酵、液体好氧发酵、固体发酵等中试服务能力,企业已承接37项中试服务,实现18项科技成果的转化。
“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这段路程经常被产业界描述为‘最后一公里’,中试就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中试是实现从专利的诞生到规模化生产两个阶段的跨越,经历完整的科研思维与工程化能力进行“1到100”的转化过程,中试基地就是多专业复合型的放大验证过程,不仅需要实现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转化,也要将孵化出来的产品及技术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运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实验室走向应用端最难的一环,中试基地的建设就为其铺垫“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市持续在中试基地的建设工作中发力,相继出台《安阳市中试基地建设推进方案》和《安阳市中试基地备案管理办法》,结合全市产业科创院布局及其“一带六”建设任务,首批布局建设了13家市级中试基地并对外公布服务清单。2022年,首家省级中试基地河南省无人驾驶航空中试基地获批,不仅吸引带动了一大批无人机企业入驻安阳,也向基础端的研发提出新的要求。2024年,我市首家省级实验室蓝天实验室揭牌,标志着我市将以实验研发为重点,统筹相关机构及科创平台嵌融式发展。
“我市将持续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发展,做好过程管理,为河南省无人机、精品钢及生物医药行业的强链延链提供支撑,为优势产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依据各县(市、区)的优势产业发展特征,为全省产业发展培育更多、更优质的中试基地。
(记者 李婧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