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安阳要闻

【打印】

【字体:

传承中华文化根脉 推动甲骨文“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安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anyang.gov.cn 时间:2024-10-31 来源:安阳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两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把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甲骨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推动甲骨文“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文化遗产的传承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近年来,我市突出融合融入,推动甲骨文“活”起来;在城市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性活动开展中融入甲骨文元素,着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建成省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27所,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47所。全市105座甲骨文书屋建成并投入使用,甲骨文之乡的氛围更加浓厚,甲骨文成为我市对外形象的标志性元素。我市新修订的甲骨文校(园)本教材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从小接受甲骨文文化熏陶;推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文化场馆将甲骨文书法列入公益培训内容,邀请专家开设甲骨文培训系列课程,普及甲骨文书法及绘画艺术,让普通民众了解甲骨文、认识甲骨文、爱上甲骨文,让古老文字焕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文化遗产不应“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遗产更好贴近人民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内心。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意创新,推动甲骨文“用”起来。把推动甲骨文文创产业作为甲骨文活化利用的重要内容,创作甲骨文表情包、程序设计、微电影等甲骨文文创作品,助推甲骨文文化传播。中国文字博物馆打造“字里乾坤”互动展览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甲骨文知识普及及互动展示教育。打造“字游字在”汉字研学精品线路和甲骨学堂、安阳市甲骨文研学劳动实践基地等一批示范基地。创作文艺作品,推出《甲骨文动漫系列——鼎喵喵和鼎小喵》春夏秋冬系列视频,安阳师范学院原创首发甲骨文广播体操,推动甲骨文融入群众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要借助科技力量、结合时代元素,努力让文化遗产“火”起来,才能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甲骨文走出博物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中,真正被社会大众喜爱,使甲骨文绝学不绝、冷门不冷、代有传承。近年来,我市注重文化传播,推动甲骨文“火”起来;积极开展普及推广,举办第十九届世界漫画大会、甲骨文识读大会等活动,推动甲骨文国际化传播;成功举办“甲骨文杯”城市马拉松赛、甲骨文广播体操推广展演,引发良好社会反响;加强平台合作,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宣传殷商甲骨文文化;举办“遇见最美安阳”短视频大赛,进行“与辉同行”河南行专场直播,邀请董宇辉等网红达人到殷墟景区打卡,推介甲骨文文化;加强文化交流,高规格举办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成功举办《汉字》巡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字”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宣传推广等活动,“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正在成为广泛社会认知。

  传承中华文化根脉,还需要在推动甲骨文活化利用方面持续用力。我市要构建甲骨文汉字文化品牌IP,通过 IP设计充分体现安阳市地域文化特色,推进甲骨文文创产品设计与生产,研发高品质的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甲骨文研学旅游基地;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文化主题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如何打造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和行走的思政课基地进行工作和项目谋划;运用元宇宙、虚拟成像、动态捕捉等新兴技术和手段进行数字化升级,打造多个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项目,推进相关景区甲骨文数字化应用;要创新传播方式,积极开展甲骨文文化旅游推介会,通过打造“动漫之都”,持续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宣传殷商甲骨文文化,组织策划甲骨文等交流互鉴活动,全面提升甲骨文的影响力。

  (聂喜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