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吃上“放心餐”“幸福餐”
——看殷都区如何以“13345”工作举措提升学校食堂管理质量
9月23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许家沟乡中心校的食堂里。这里曾是外包商的战场,如今却成了学校自营的典范。自9月起,许家沟乡中心校将食堂收归自营,开启了学校食堂自营的新篇章。这是殷都区落实“13345”工作举措的一个缩影,更是该区学校食堂管理质量提升的一个生动案例。
“13345”工作举措,即“一套机制、三条防线、三个培训、四个检查、五项措施”,是殷都区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质量的创新之举。这一举措的实施,让学生吃上了“放心餐”“幸福餐”。
殷都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部门职责,细化了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行业部门+纪委监委”的双专班推进机制,实现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无缝对接,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殷都区的学校食堂管理,从源头到餐桌,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区教育局联合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大型商超、企业进行考察,严选食材供应商,确保全区中小学食堂的米、面、油等基本食材从信誉良好的商家选购,保证食材品牌质量的同时享受优惠价格。同时,要求各学校持续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学校食堂所有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健康证持证率100%,确保健康安全。
“人”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殷都区通过提升业务素养、操作水平和营养指导三个方面的培训,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食堂管理“铁军”。区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组织各学校主管副校长、后勤主任、专干、食堂负责人集中培训,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各学校还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辖区食药部门深入各学校,强化食品加工制作和规范操作流程培训,确保食堂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标准。区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每学期组织营养膳食培训,要求营养指导员每年接受至少1次专业培训,厨师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定期接受营养专业知识相关培训。
在殷都区,学校食品安全的保障依赖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更依赖于细致入微的监督检查。通过实施健康检查、食材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项督查,殷都区确保了从食材采购到端上餐桌的每一步都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坚持对食堂员工进行晨检和定期健康监测,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健康上岗,从源头上防止食品污染。对所有采购的食材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感官检查、索证索票、有效期验证等,确保食材新鲜、安全、符合标准。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覆盖每个角落和每项操作流程,确保厨房卫生、设备清洁、食品储存等各项标准达标。组织专项督查,针对食品安全的特定领域或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殷都区还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收集师生和家长对食堂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召开家长会,学校食堂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在财务管理方面,该区实施了透明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学校食堂的资金流动和使用情况定期向师生和家长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食堂的非营利性质。在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方面,该区学校食堂通过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开展健康饮食教育,树立学生科学的饮食观念。此外,学校食堂还设立“健康饮食角”,提供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殷都区的学校食堂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还提升了师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为校园食品安全树立了新的标杆。“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美味的餐饮服务。”殷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王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