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E0001-01-2024-00022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年08月15日 |
标 题 |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提质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安政办〔2024〕15号 | 发布时间 | 2024年08月28日 |
有 效 性 | 有效 |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提质向好
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政办〔2024〕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提质向好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8月15日
扎实推进下半年经济稳进提质向好
若 干 措 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以下重点工作措施。
一、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
1.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高水平建设运营蓝天实验室,加快推进第一批5项重点课题研究攻关,全年新引进无人机企业40家以上,培育场景达到17个。加快建设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河南省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高质量运营安阳(北京)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下半年组织需求对接50场以上。力争全年各级各类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突破260家,培育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共10家以上。持续提升“智慧岛”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力争下半年新增创新型企业8家以上、全年新增20家以上。(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持续落实“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头雁”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700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积极对接省级天使投资基金,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及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积极参与科技金融伙伴计划,建立全市科技型企业名录库,开展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培育行动。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支持红旗渠经开区、中原高新区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启动建设市概念验证中心,力争全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0亿元。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全年投入财政科技资金1.7亿元。(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人行安阳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加强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高标准参加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高质量开展“洹泉涌流·聚才兴安”安阳专场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持续落实好“一岗一房”“政企双聘、政聘企用”等政策,充分发挥各层级创新平台、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服务站)等作用,强化靶向引才、市场化引才,全年开发岗位3万个以上,引进各类人才1万人以上,新增人才公寓5000套。(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持续提升链群发展能级
5.健全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体系。聚焦11个制造业集群、30个重点产业链,围绕“11×5×9”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矩阵,完善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机制。结合我市实际,落实省首批18条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建设方案,“一企一策”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绿色低碳“青苗企业”。开展标准稳链行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各产业链责任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整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建成克能锂离子电池二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线束技改等项目。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兴阳年产428万片载板材料、林州市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致远覆铜板三期等项目。全力推动钢铁产业整合升级,加快建设沙钢永兴绿色智能化工厂。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建设无人机全产业链研发生产基地,建成5G泛在低空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积极申建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加速发展生物医药和康复医疗设备产业,加快建设高端康复装备园区等项目,落实省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科技局、市通航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7.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创新平台包联服务制度,健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和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等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万人助万企”数字平台建设应用,不断提升助企服务工作专业化、精准化、体系化水平,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常态化开展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发布全市优势产业、产品目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市直各涉企政策实施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8.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深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整治专项行动,全年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以上。加强资金要素保障,统筹推进全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持续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深入开展“金融机构园区行”系列银企对接活动,分领域、分县(市、区)、分机构实地走访各类项目、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有效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室按职责分工负责)
9.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出台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方案,积极落实“科技副总”三年行动,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覆盖率达到80%。全面推进“一转带三化”(数字化转型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开展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观摩活动,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全覆盖,全年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企业100家以上,新增智能工厂(智能车间)6家以上,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60%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全市开发区发展规划批复,巩固提升“三化三制”改革成果,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精准实施放权赋能,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创建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和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力争开发区主导产业投资增速不低于30%。坚持“亩均论英雄”,持续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亩均产出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出台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协助做好省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引进企业两个清单动态更新工作。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园、中原通导遥一体化等项目,支持安阳高新区建设省区块链先导区。推进农村家庭百兆光纤和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建5G基站1106个。(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市通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释放有效需求潜力
12.谋划实施“两重”项目。加强向上对接汇报,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两重”项目纳入国家、省“大盘子”。立足我市基础优势,前瞻谋划储备标志性、牵引性、战略性“两重”项目,并根据国家政策动向动态调整,为后续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创造有利条件。(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全面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出台交通、教育等领域专项方案,深入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补贴资金申报流程和使用办法,支持引导重点产业链加快提升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推动部分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三大工程,落实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围绕“暑期生活”“暖购秋冬”等主题接续开展专题消费活动。常态化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宣传,及时解读政策申报流程,推出一批企业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典型案例。(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扎实推进“三个一批”等牵引性举措落实。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争取在库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分别达到70%以上、40%以上、50%以上。加快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重点项目督导服务。按照国家和省要求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和存量资产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快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聚焦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抢抓暑假、“十一”假期等旅游黄金季,持续提升“古城夜游”“洹河夜游”“点亮殷墟”吸引力,加快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高水平办好国际汉字大会、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做好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殷墟展筹备工作。落实省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进餐饮与文旅、演艺、会展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实省入境旅游激励办法,建立入境游议事协调机制,提升快捷支付、离境退税等入境游服务水平。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保障,确保下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4000万人次、全年突破8000万人次。持续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新服务领跑、老品牌焕新、爆品开发运营示范企业。(市文广体旅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物局、市委外办、市通航发展中心、市文旅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培育对外贸易增长动能。积极申建中国(安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加快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引进外向型企业和各类外贸服务业态,夯实完善我市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2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强化“三外”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宣传推广“智享惠”服务平台,支持“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扩大出口。(市商务局、市政府办公室、安阳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7.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清单化落实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96项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省评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深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市场监管服务升级、全方位要素保障提升、遵约践诺信用提升和司法服务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和“一县(区)一特色 一指标一经验”专项行动,争取营商环境评价获得全省优秀等次。出台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信用信息“一网公示”,明确统一的信用修复标准,建立跨部门信用修复协同机制,运用专项信用报告代替重点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加大力度开展严重失信主体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问题建议收集、转办、跟踪、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出台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方案。研究制定分类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措施。持续巩固林州市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成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深入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市民生产业等领域重组整合,形成产业链延伸态势,并逐步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生态。(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落实省低效用地再开发、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政策,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深化城镇集中供热、天然气、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21.构筑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密拓展红旗渠机场航线网络,协调开通热点出行地区航线。开展红旗渠机场临时口岸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五五”规划。完善铁路网络,推动安阳(林州)经濮阳至菏泽铁路纳入国家级规划,加快建设安西联络线,开工建设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接续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年内建成沿太行高速,加快建设安罗高速、安新高速安阳段、S302汤阴境一级公路改建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G107东移改线项目。(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通航发展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培育枢纽经济新优势。支持万庄物流园积极申报“河南省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力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达到700万吨。制定出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积极申报物流“豫军企业”,支持内黄县、汤阴县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年内新增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快递等物流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深化与天津港合作,推动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打造天津港大区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瞄准500强、央企、行业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促进重大产业和项目落地我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加进博会、服贸会、东盟博览会、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河南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家、省重大招商活动,围绕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落实省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加强省重点外资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4.提升中心城市品质能级。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围绕“一高地一区三中心”战略定位,清单化台账式落实好年度各项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城市体检,编制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文峰区光明路片区雨水管网、殷都区老万金渠内河向外河排涝通道等一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开展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完成燃气管道改造258.61公里。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落实省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计划,全市新建公共充电桩1000个。统筹推进19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棚户区安置房4034套。建成投用安阳高铁交通枢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北万金渠、南万金渠、西区截流渠等项目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及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5.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力打赢“保交楼”攻坚战,基本完成两批专项借款项目交付;加快征收安置问题项目整改,力争2024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交付。健全合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确保“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稳妥处置闲置存量房地产用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府办公室、人行安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阳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6.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加快建设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围绕航空物流、航空培训、航空维修与高端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强与在谈项目沟通对接,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签约一个、落地一个”。贯彻落实安阳与毗邻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动京武高速、滑县专用铁路北延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跨区域合作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市发展改革委、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7.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落实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开展秋季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设58万亩玉米、2万亩大豆、10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稳步推进4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3.25亿斤以上。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和美引领村、美丽示范村、洁美达标村,完成2300户农村改厕任务,下半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0公里,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60%。适时启动编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28.深化绿色转型发展。加强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快实施文峰区、殷都区、滑县等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更新项目,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实施太行山东麓红旗渠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完成营造林7.55万亩,持续推进3个国家湿地公园和5个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9.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落实省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进实施9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左右,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1%左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建设林州弓上抽水蓄能电站、华润内黄200MW风电等项目,力争下半年实现新增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2万千瓦。(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机关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0.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实施意见。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行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运输替代、能源绿色转型、工业深度清污、污染协同治理、面源精细管控、污染天气应对、监测监管提升等八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水源环境安全和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补短板行动,加快建设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安阳新型化工园区铜冶片区污水处理厂。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完成全市受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成因排查,扎实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培育发展绿色再生产业。落实省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市、县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两网融合”。积极培育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骨干企业,推动固废处置利用,建设“无废城市”。(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32.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力争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5万人、高技能人才4.5万人。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持续加大政策性招录,促进市场化岗位供给,积极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确保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0%以上。持续加强大龄人员、失业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服务,力争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33.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积极支持全市农商行融入河南农商银行改革大局,统筹推动全市中小银行机构清收不良资产、清理问题股东、多源补充资本。加快实施化债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标准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人行安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阳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扎实推进财政部监测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预算执行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坚决保障“三保”支出。(市财政局负责)
35.加强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健全市煤电油运气协调机制,守牢15天可用电煤库存红线,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需求侧负荷管理,确保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电力可靠供应、电网安全运行。(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安阳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36.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格落实“123”和“321”防汛工作机制。坚持“五预”(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联动,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同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固本强基”行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好消防、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住房城乡建设、汛期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7.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市经济运行数字化调度平台功能,持续开展先行指标旬监测,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及时研判经济走势、分析突出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业、工业、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水利、房地产、进出口、财政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点对点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调度和服务保障,对运行明显失速的行业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持续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紧跟经济形势变化,精准有效开展经济数据宣传、亮点成就宣传、典型经验宣传,及时准确解读有关政策,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工作,持续提振发展信心。(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商务局、市文广体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人行安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安阳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主办: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