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安阳要闻

【打印】

【字体:

拧紧“水龙头” 做活“水文章”
——市水资源事务中心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综述

安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anyang.gov.cn 时间:2024-03-22 来源:安阳融媒

  “您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节水妙招吗?如何才能更省水?”在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我市大街小巷也掀起了节水宣传热潮。

  近年来,市水资源事务中心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创新思维,打造节水特色,下足“绣花”功夫,建立节水宣传大格局,使节水宣传由“独角戏”逐渐演变为应者云集的“大合唱”。

  开展系列活动

  节水理念入童心

  “学校共有千余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家里都有一个滴水的水龙头,那一个月至少会流掉两个游泳池的水……”近日,一堂特别的节水主题班会在市钢二路小学进行。这是该校的节水辅导员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科普节水知识。

  “安阳是个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11,可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不罕见。你们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吗?”3月17日,在市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市水资源事务中心节水中心讲解员向安阳融媒小记者提问。

  “我妈妈刷牙的时候经常不关水龙头”“洗菜时,自来水长流”……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可不要小看了这些不经意的浪费啊。”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讲解员给学生算了笔账,“普通水龙头滴水一天会浪费约30升水,而‘滴水成线’一天会浪费300升水,大约可以装满一个半浴缸,半开状态的水龙头一天会使6000升水白白流走,以一天1.5升的饮水量计算,这一天浪费的水量就够一个人喝11年。所以,我们每次用完水后,一定要关紧水龙头,关住点滴之水。”

  通过讲解,小记者们对水资源浪费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节约用水的种子。“通过此次参观研学,让我知道了自己生活在一个水资源并不充足的城市,了解了原来节水也可以这么简单。今后,我要做一名节水小卫士。”高新区商颂小学学生张博一边观看宣传展板一边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节水安阳 你我同行”活动,通过创新建立长效宣传教育机制,在我市各中小学校组建节水辅导员队伍;打造“优秀节水小记者评选”“节水教育基地参观研学”等品牌,开展节水主题实践等“节水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让绿色、节约生活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目标创新举措,充分推广节水新理念、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各项节水举措在安阳落地生根。”市水资源事务中心负责人说。

  同时,市水资源事务中心充分发挥水利部门技术优势、教育部门组织管理优势、党报媒体宣传优势,积极开展“百校同讲节水课”“优秀节水小记者评选”“节水教育基地参观研学”“节水安阳 你我同行”绘画等活动,既有“流动式”宣传又有“固定式”教育,保障了节水宣传教育在我市中小学校持久发挥效益。

  矩阵式宣传

  增强公众节水意识

  “阿姨,我给你讲讲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做到节约用水……”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市水资源事务中心的党员干部把“节水安阳 你我同行”政策宣传“摊子”摆到人民群众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涉及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水利宣传政策。

  “听你们这么一解释,我算是明白了,现在的水资源是越来越少了。作为退休老党员,我要起带头作用,做到滴水不漏,让全家人都树立节水意识。”市民刘阿姨激动地说。

  “节水安阳 你我同行”联合宣传活动由市水利局发起,市直工委、市发改委、市文明办、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共青团安阳市委、市融媒体中心等十部门联合开展,市水资源事务中心具体组织承办。近年来,市水资源事务中心坚持多途径全矩阵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印发节水宣传资料2万余册,接待来访单位300余家,参观人数累计2万余人次,充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营造了节水、惜水、爱水的氛围。

  去年以来,市水资源事务中心全面开展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六进”活动,在全市200余家公共机构、商业区沿街商家、计划用水单位张贴节水海报,播放节水宣传片、节水宣传口号;通过志愿者行动、宣传飞播、主题讲座、节水瓶颈卡等形式开展“空瓶”行动和“六进”活动,向万余人发出了“空瓶”行动的倡议与宣传,使市民树立节水意识,争做“空瓶”行动的践行者;充分利用出租车广告、公交车广告、站牌广告、企事业单位及沿街商铺的LED屏等宣传节水知识和相关政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河南省节约用水条例》;联合安阳融媒等开展宣传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矩阵式宣传,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带动整个社会节水意识和自觉节水行为的形成,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记者 王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