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安政

【打印】

【字体:

标  题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E0001-01-2022-00047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18日
发文字号 安政〔2022〕25号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2日
有 效 性 有效

安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安政〔2022〕25号

时间:2022-08-12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2年7月18日  

安阳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为指导全市“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与《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现实基础

  安阳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南省唯一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城市,是中原城市群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

  “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一个重返、六个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交通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快速提升。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更加明晰。在2013年入选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基础上,2018年再次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安阳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定位更加明晰,在全国物流业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为全市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国家双循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加快形成。开工建设安阳民用机场,持续推进林州通用机场建设,豫北航空枢纽加快形成。安阳高铁交通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市区汽车东站完成搬迁、汽车南站建成投用,内黄汽车中心站完成改造,客运场站布局更加完善。建成安阳国际物流港、安运交通物流园、林州大通物流园一期,有力支撑全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

  2.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

  铁路发展取得新突破。郑济高铁安阳段主体工程完工,助力安阳融入郑州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推进安阳至林州、安阳至濮阳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27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7公里,普速铁路227.4公里。

  高速公路发展驶入“快车道”。安阳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为全省第七个拥有高速公路环线的城市。鹤壁至辉县高速安阳段复工建设,濮阳至卫辉高速安阳段开工建设,市域南部高速通道加速贯通。沿太行高速、安罗高速、安新高速安阳段纳入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内黄至林州高速、内黄至鹤壁高速、安阳至邯郸(豫冀界)高速纳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市高速公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91公里,出入口达19个,高速公路网形成“两纵三横一环”格局。

  普通干线公路发展实现新提升。完成G341绕城段、S301东北外环改建,市区大外环快速路全线贯通,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S502安阳至内黄段、S303安阳至姚村段、G341楚旺至永和段改建工程完工,市域东西向公路通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普通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423公里。

  农村公路发展呈现新亮点。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县乡道提质升级和通村公路改造,五年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758公里,乡镇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比例达92%,提前一年半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目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汤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林石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278公里。

  3.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客运服务提档升级。持续优化市区公交线网布局,五年新增公交线路15条,实现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强力推进城乡客运发展,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汤阴、林州、内黄和滑县成功创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鼓励城市公交向周边延伸,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全市807个建制村通公交。大力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开通安阳至长治、高铁东站至古城游客集散中心等公交旅游专线,交通运输服务旅游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货运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对接沿海港口、建设铁路口岸、发展多式联运,打通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林州大通物流园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力推进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象道物流园、顺成集团铁路专用线工程等建成投用,滑县专用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水冶南至安李铁路联络线开工建设,干线铁路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2020年完成铁路货运量3360万吨,圆满完成全市运输结构调整三年攻坚目标任务。着力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服务水平,培育4家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9个标准化分拨中心、1200多个末端配送点和16家货运配送企业,基本形成集约高效的城市配送网络,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4.枢纽经济培育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建设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全市涉航企业达45家,初步形成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旅游、航空培训、航空运动等通航产业积聚发展态势。高铁东站片区酒店、金融等高铁枢纽偏好型产业快速发展。安阳万庄公铁物流园保税仓等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保税加工、跨境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承载功能显著增强。

  5.绿色低碳交通建设成果丰硕。

  大力推广新能源客运装备,更新纯电动公交车742台、纯电动出租车856辆,安阳市成为全省第二个中心城区公交车纯电动化城市。扎实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累计注销9762辆老旧及国三以下重型柴油货车营运证。积极开展绿色交通试点示范项目创建,滑县、安运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分别获评省级绿色交通试点县和试点企业,引领带动区域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6.智慧交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持续完善道路客运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全市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顺利完成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并网,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和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运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平台在线办理案件,科技治超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装置安装率达84%,道路运输安全科技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化建设,“安阳行”公交APP上线运行,智能候车亭服务范围不断增加,智慧公交建设成效显著。

  7.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46公里,改造危桥3694延米,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取消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完成市区三个客运站智能安防设备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大力推进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出台《安阳市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应急保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8.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

  改革组建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地方海事事务中心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行业管理机制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完成全国第一批驾驶员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试点,驾驶员培训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实施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全市24家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全部实现“三检合一”。

  虽然“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有待完善。衔接京津冀、郑州都市圈的高快速通道服务能力不足,市域东西向路网布局不完善,普通干线公路穿城问题突出,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亟需提高。二是运输服务质量还需改善。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急待加快,枢纽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公路货运占比偏高,“公转铁”任务繁重。高品质、多样化客运供给能力存在短板。三是服务管理水平尚需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存在薄弱环节,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能力需要提升。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尚待深化。现有信息化平台仍待整合。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提升。建设资金供需矛盾突出,融资渠道较少。交通运输对供应链拓展、产业链延伸的支撑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节 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既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土地资源、生态环保等外部刚性约束带来的重大挑战。新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要求交通运输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未来一段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要求持续拓展综合运输大通道,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支撑保障能力。

  2.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要求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把安阳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十四五”时期是安阳市区位优势重构提升的重要机遇期。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要求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发展,加快构建以安阳为中心的放射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对周边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安阳在中原城市群北部区域的首位度。

  3.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是“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构建区域交通物流中心,要求紧紧围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完善公铁空海多式联运干线运输和公路末端配送物流服务网络,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体系。

  4.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要求完善枢纽经济服务体系。

  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要求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破解流通领域堵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要求搭建枢纽经济承载平台,推动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培育枢纽偏好型产业,打造枢纽经济产业集群。

  5.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推进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在“十四五”时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管养水平,提升城乡客运均等化服务水平,优化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

  6.外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土地资源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刚性约束日益趋紧,旺盛的路网建设需求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同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交通运输行业减少碳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求交通运输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要切实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锚定“两个确保”,紧扣“十大战略”,聚焦持续打造“三区五中心”,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着力促进枢纽经济提质升级,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当好先行。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以人为本。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交通需求。

  统筹协同、适度超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协同发展,统筹优存量、扩增量。坚持适度超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支撑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全可靠、绿色集约。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强化碳排放控制和结构性减排,加强交通领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新科技赋能交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培育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交通与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枢五通五提升”的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体系,“一枢”即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作用,增强承载能力,基本建成豫北枢纽经济引领区,“五通”即实现豫北通民航、市通双高铁、县通双高速、镇镇通二级(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五提升”即服务品质、创新智慧、绿色低碳、安全保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为建成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提供强力支撑。

  1.基础设施能力更充分。

  安阳民用机场建成投用,豫北地区开通民航运输。郑济高铁通车运营,与京广高铁共同形成市域双高铁布局。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总里程达495公里,形成“五纵六横一环”布局,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两条高速公路过境。乡镇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比例超过95%,基本实现镇镇通二级。建成综合客运枢纽2个,综合货运枢纽布局更加完善。

  2.运输服务水平更优质。

  依托安阳民用机场和京广、郑济高铁,高品质客运服务供给更充分。公铁、公空联程联运“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建制村通公交比例达到55%以上。培育2家以上多式联运经营人。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

  3.智慧绿色成效更显著。

  与省“一中心、四平台”衔接的市县级信息化平台全部建成,实现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化,新建40套非现场执法系统,“两客一危”、总质量12吨及以上营运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率达100%。运输装备清洁低碳,安阳市区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占比达到100%。

  4.安全应急保障更有力。

  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安全信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5.行业治理体系更完善。

  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现执法人员、职责双到位。实现审批事项“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农村公路路长制县、乡、村三级100%全覆盖。

  展望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广泛、安全低碳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全面建成豫北枢纽经济引领区,枢纽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三章 建设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

  紧紧围绕公路畅通、铁路联通、航空开通目标,着力补短板、优结构、提品质,构建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为依托的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

  第一节 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围绕提升安阳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服务“一心两轴多点”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以安阳市区为中心,各县(市)为节点的向心布局、网状辐射、开放式快速交通体系,规划形成“三纵一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格局。纵向以京港澳通道为主,强化安阳与京津冀、郑州都市圈等区域的快速连通,以安罗通道、沿太行通道为辅,服务安阳与雄安新区、邯郸、新乡、开封等城市的衔接和沿太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横向的晋豫鲁通道是安阳连接山西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东向出海大通道。“一环”由内黄至林州高速、西北绕城高速、安阳至新乡高速、内黄至鹤壁高速、安罗高速围成的高速环和G341、G107、S301围成的快速环组成,是构筑安阳快速交通圈的环形通道。

  专栏2:“三纵一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

  纵一——京港澳通道。主要由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G107、G515等组成。

  纵二——安罗通道。主要由安罗高速公路、G230、S220等组成。

  纵三——沿太行通道。主要由沿太行高速公路、G234、S227等组成。

  横一——晋豫鲁通道。主要由郑济高铁、瓦日铁路、台辉高速公路、南林高速公路、G342、G341等组成。

  环一——环城快速通道。由内黄至林州高速、西北绕城高速、安阳至新乡高速、内黄至鹤壁高速、安罗高速围成的高速环和G341、G107、S301围成的快速环组成。

  第二节 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围绕构建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工程、普通干线畅通畅联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轨道交通干支扩能工程、民用航空跨越发展工程和内河水运旅游通航工程。

  1.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工程。

  以提升通道能力、完善路网布局为重点,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加密成网工程。建成沿太行高速公路、鹤壁至辉县高速公路安阳段,服务沿太行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安阳至罗山高速公路、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安阳段,缓解京港澳高速公路通行压力,提升京港澳通道服务水平。建设濮阳至卫辉高速公路滑县段,增强京港澳高速、安罗高速、大广高速交通流之间的便捷转换能力。推进内黄至林州高速公路、内黄至鹤壁高速公路安罗至京港澳段项目,构建市域高速大外环。积极开展濮阳至滑县高速公路(濮卫高速东延)前期工作,争取纳入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推进京港澳高速与汤阴南环互通立交建设,服务安阳民用机场和汤阴南部区域客货快速集疏运。

  专栏3:“十四五”时期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建成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至罗山高速公路、濮阳至卫辉高速公路、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鹤壁至辉县高速公路安阳段。

  推动内黄至林州高速公路、内黄至鹤壁高速公路安罗至京港澳段项目。

  2.普通干线畅通畅联工程。

  按照畅通大通道、贯通绕城路、提升现有公路路况水平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和养护,推动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联。推进G107改线安阳段建设,畅通市域南北向公路大通道。实施S302汤阴境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构建汤阴县城区新外环,打造安阳民用机场对外快速通道。推动G230南林高速至新张铺段改建工程,构筑内黄县西环快速路。围绕打造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改造G234林州境原康至付村段、S227采桑至东姚段等,提升沿太行旅游通道服务水平。持续推进S301木厂屯至积善段改建工程,服务曹操高陵景区及沿线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坚持灾后恢复重建与提高防洪减灾能力相结合,完成S227林桐线五龙至卫辉交界段、S303濮安线井店至二安段等水毁路段恢复重建工程。按照消灭次差路、提升中良路、稳定优等路的原则,实施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改善普通干线公路路况水平和服务质量。

  专栏4:“十四五”时期普通干线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新改建项目。G107安阳境改线新建工程、G234林州境原康至付村段改建工程、S227采桑至东姚段工程、S301木厂屯至积善段改建工程、S302汤阴境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230滑县境长济高速牛屯站至封丘段改建工程、G230滑县境郑济铁路交叉段改建工程、G230南林高速至新张铺段改建工程等。

  灾后重建项目。S227林桐线五龙至卫辉交界段灾毁重建工程、S303濮安线井店至二安段灾毁重建工程、S502安阳境灾毁重建工程等。

  路况提升项目。实施一批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项目。

  3.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围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由侧重普惠向普惠与效率统筹兼顾转变,由满足基本出行向提供均等、优质服务转变。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建制村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或设置错车道),巩固自然村通硬化路成果,推动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持续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美丽农村路”建设。深化示范创建,巩固汤阴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推动内黄县、安阳县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快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桥整治改造,基本完成现有四、五类桥梁改造。结合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十四五”时期新改建农村公路不少于10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不少于600公里,改造危桥不少于50座。

  4.轨道交通干支扩能工程。

  以提高运输能力为重点,实施轨道交通干支扩能工程,持续推进干线铁路、支线铁路及铁路专用线建设。建成郑济高铁安阳段,助力安阳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研究太原经安阳濮阳至徐州铁路、安阳至濮阳城际铁路,争取纳入国家级相关规划。“十四五”时期,建成高速铁路32.8公里,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79.8公里。持续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推进铁路专用线直通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建设滑县专用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水冶南至安李铁路联络线,推进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推进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内黄铁路专用线、滑县专用铁路北延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助力安阳市运输结构调整。

  专栏5:“十四五”时期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高快速铁路。建成郑济高铁安阳段,规划研究太原经安阳濮阳至徐州铁路、安阳至濮阳城际铁路。

  铁路专用线。推进滑县专用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水冶南至安李铁路联络线、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用线、内黄铁路专用线建设。

  5.民用航空跨越发展工程。

  围绕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强力推进机场建设,推动民用航空跨越式发展。建成安阳民用机场,开辟至广州等城市航线,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要经济中心的快速联系,助力安阳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稳步推动通用航空发展,推进林州、安阳县永和通用机场建设,构建“一支多点”机场布局。

  专栏6:“十四五”时期机场重点建设项目

  民用机场。建成安阳民用机场。

  通用机场。推进林州、安阳县永和通用机场建设。

  6.内河水运旅游通航工程。

  紧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贯彻落实《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推动大运河滑县段旅游航运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玉带湾、河西村等10处配套码头建设,为安阳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7:“十四五”时期内河水运重点建设项目

  推动大运河滑县段旅游航运整治工程,推进玉带湾码头、河西村码头、水胡同码头、程文庄码头、码头街码头、顺北村码头、白庄码头、大王庙码头、军庄码头和三里湾码头建设。

  第四章 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加快完善综合客货运枢纽场站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支撑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打造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一节 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依托高铁站全力打造门户型综合客运枢纽,构建高铁经济承载平台。规划期内重点推进安阳高铁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拓展旅游服务功能,构建公铁一体化客运枢纽,推进旅客联程联运,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安阳汽车站、安阳汽车南站、林州市汽车站、汤阴县汽车客运站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郑济高铁滑浚站综合客运枢纽、滑县汽车站等,优化县域客运场站布局。

  专栏8:“十四五”时期客运枢纽场站重点建设项目

  综合客运枢纽。安阳高铁交通枢纽工程、郑济高铁滑浚站综合客运枢纽。

  公路客运站。滑县汽车站等。

  第二节 提升综合货运枢纽能级

  围绕构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陆港经济承载平台,大力推进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持续完善万庄公铁物流园功能,建设仓储库、农资交易基地及报关、保税等设施,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主体和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推进安阳武丁物流园建设,服务豫北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加快推进林州大通物流园集装箱堆场、装卸作业场等设施建设,提高林州市区域物流枢纽辐射能级。建设安阳民用机场综合性货站,拓展豫北口岸、商贸、物流分拨等功能。持续完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货运配送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完善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

  专栏9:“十四五”时期物流园区重点建设项目

  万庄公铁物流园、安阳武丁物流园、林州大通物流园、滑县公铁智慧物流园等。

  第五章 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

  统筹考虑区域运输需求特征,深入推进旅客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不断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推动客运服务转型升级和货运物流降本增效。

  第一节 构建便捷舒适客运服务系统

  1.建设高品质、多层次城际客运系统。

  依托安阳民用机场,开辟至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航线,以快速高效的航空运输提升豫北地区与国内主要城市间的城际客运服务品质。依托郑济高铁,提高内黄、滑县与郑州、新乡、濮阳、聊城、济南等城市间的城际客运服务水平。开行周边市县与安阳民用机场之间的客运班线,开通衔接郑济高铁滑浚站、内黄站的客运班线和城市公交线路,推动航空、高铁、道路客运运营信息等方面的协同,培育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高质量推进公空、公铁联程联运。促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开行安阳至郑州、安阳至濮阳等定制客运班线。

  2.建立高效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争创国家绿色出行城市,贯彻公交优先战略,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线路干支结合,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延长运营时间,提高公交运行准点率。推动公交专用道网络加密延伸,加强执法监管,保障公交优先路权。完善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推进人民医院东院公交首末站、董王度公交充电站、滑县通达公交客运综合服务站建设,服务城市公交安全、有序运行。推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合规化,落实部、省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平台公司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3.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

  继续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汤阴、内黄打造全域公交,进一步提高建制村通公交比例。持续推进安阳市区及各县(市)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乡镇延伸,扩大城市公交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客运服务普惠均等水平。强化农村客运公益属性,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运行补贴等方式,构建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服务好”。

  4.推动客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持续推进运游融合发展,鼓励发展重点景区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运行由高铁东站、火车站、汽车站等客流集中地赴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主要景区的客运专线。研究在京广高铁安阳东站推进“高铁+共享汽车+旅游”服务的可行性,探索“车票+景区门票+住宿”等一站式旅游出行服务新模式,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出行需求。依托林州、安阳县永和等通用机场,探索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发展,开启“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低空旅游新模式。

  第二节 推动货运物流服务转型升级

  1.提高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聚焦畅通豫北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进一步挖掘瓦日铁路、京广铁路运能,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打造安阳至日照港、天津港、青岛港的铁海联运精品示范线路,强化与“海上丝绸之路”高效衔接。围绕完善陆路运输通道,依托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等,开辟安阳经郑州至欧亚、安阳经北京至欧洲国际陆路运输线路,服务豫晋冀交界区域大宗货物集散。以尽快打通空中运输通道为导向,依托安阳民用机场加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合作,研究开展空空联运,打造安阳-郑州-卢森堡空中走廊,服务高端物流需求。融合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行业管理信息,整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等运输服务信息,建设物流企业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

  2.完善城乡货运配送网络。

  深化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布局,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建立健全配送企业运营服务规范,力争将安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样板城市。推进汤阴县、林州市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试点建设,完善城乡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城市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工厂企业等用户密集型公共区域智能快件箱建设,进一步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快递进村”,完善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推动实现建制村直接收投邮件快件。深化交邮合作,积极推广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加强建制村通客车与建制村直接通邮工作的协同联动,拓展乡镇运输服务站邮政快递中转及收投服务功能。

  3.培育龙头物流企业。

  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资源配置,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现代物流业龙头企业,规划期内培育2家以上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进行联合联盟发展,形成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企业。鼓励现有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向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网络货运经营者与实体产业合作,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构建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系统。鼓励通过合资、合作或独资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在安阳市建立区域总部或运营中心,推进与本地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大力开发物流市场。

  第六章 打造豫北枢纽经济引领区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机场、高铁站、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经济、高铁经济、陆港经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打造豫北枢纽经济引领区。

  第一节 建设现代枢纽产业体系

  1.推动航空经济提质升级。

  壮大航空制造产业规模。提升无人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航空物流、应急抢险等领域无人机产品研发力度,增强农林植保等领域无人机制造竞争力,扩大无人机产业集群规模。推进无人机试飞场及检测风洞建设,为区域无人机研发企业提供高质量试验试飞服务。依托安阳空港经济区,发展中大型通航飞机制造产业,推动通航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基于5G泛在低空基地,开展5G模组、基于5G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网联无人机等研发生产制造。

  推动航空运动产业快速发展。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要航空运动赛事活动,持续高水平举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推进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滑翔伞国际知名赛事,拓展跳伞、热气球等赛事,进一步提升“航空运动之都”影响力。通过举办航空运动产业论坛等形式,搭建航空运动爱好者与运动器材经销商之间的洽谈交流合作平台,打造航空运动器材设备展销服务基地。选择空域适宜场所,建设飞行器及相关器材展示与航空运动体验相结合的平台。

  做大做强航空教育培训产业。依托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安阳工学院、河南新丝路国际飞行学校等教育资源,加快飞行、维修、航务、管理、生产制造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无人机测绘、安防、编队表演等培训,构建“专业化+娱乐化”多层次飞手培训体系。加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航空航天类专业院校合作,开发航空研学课程体系,打造航空主题研学基地。

  完善通航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与中航通用油料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建设通用航空油料供应保障设施,服务周边区域的航油保障。适时推进综合性固定运营基地建设,提供通用航空器托管、维修保养及航材供应等综合服务。支持现有通用航空维修企业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积极引进具有专业化维修能力的通航企业。

  2.大力发展高铁经济。

  搭建高端商务商贸服务平台。按照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思路,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技术研发、咨询评估、法律服务等业务服务半径大、高铁出行需求强的高端商务服务业态。结合周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持续优化高铁东站片区酒店、餐饮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布局。

  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围绕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导入旅游咨询、景区门票代售、酒店预订、汽车租赁、特产展销等服务功能,打造集游客服务、购物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满足旅客个性化、高品质旅游需求,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建筑之乡”品牌优势,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大型建筑企业在安阳设立总部或分支结构,大力发展建筑业总部经济,促进建筑业做大做强。围绕招大引强,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业招商,吸引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入驻,推进金融总部经济发展,打造豫晋冀三省交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3.积极培育陆港经济。

  推进以港促产、港产融合。加快完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区域分拨、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品质,打造区位交通新优势,助推钢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降本增效,吸引相关产业优质企业入驻,构建陆港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依托保税物流中心、中欧班列二级业务网点及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引进贸易型企业,整合对外贸易产业链,构建服务周边区域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面向区域商贸物流需求,依托万庄公铁物流园进出口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产业,构建集公共仓储、集中采购、区域分销、分拨配送、展示交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商贸服务供应链。

  第二节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1.提升交旅融合发展水平。

  打造快进慢游交通网。聚焦服务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围绕全市“两核、四板块、七组团”旅游发展布局,着力完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络。依托沿太行高速、安阳至新乡高速、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等,构建快进旅游公路网。以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建成区外重要旅游景区为节点,利用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连点成线,构筑慢游公路网。

  完善交通设施旅游服务能力。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旅游、消费、特产展销等复合型服务区升级,丰富旅游产品,培育“游购娱养食”一体化产业链。充分挖掘公路沿线景观风貌和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在慢游公路网沿线设置绿道、驿站、观景台、房车营地等设施。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旅游公路安全性。

  2.强化供应链创新发展。

  推动“物流+制造业”融合发展。立足精品钢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现有优势,依托区域物流资源,围绕制造业物流需求,开展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推动形成上下游配套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促进“物流+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基于安阳市农资集散既有优势,依托万庄公铁物流园,持续拓展农资现货交割交易等业务,推动实现农资生产、供应、交易一体化,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内黄果蔬城冷链物流园、安阳万邦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园,统筹推进产地预冷、分等分级、初深加工、包装仓储等,提升产地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

  推进“物流+新兴产业”联动发展。推进邮政、快递业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针对电子产品、医药品单位价值高、时效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安阳民用机场航空物流优势,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寄递服务,促进供应链产业链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节 拓展枢纽经济联动辐射发展空间

  1.培育跨区域通道经济带。

  协同构建京港澳通道经济带。依托京港澳通道,充分发挥安阳毗邻京津冀区位优势,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强与京津冀产业对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推动区域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嵌入京津冀农产品供应链,打造服务京津冀的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加快融入郑州都市圈,基于安阳高新区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辐射区,打造全市创新高地。

  培育建设晋豫鲁通道经济带。加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接,深化与沿海港口合作,进一步提升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服务品质,构筑物流业发展新优势。强化与晋豫鲁通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协同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建设豫北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区。

  强化安阳民用机场和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叠加功能,围绕构建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加快建设安鹤、安濮产业走廊,推动安阳、鹤壁、濮阳产业联动,推进三地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依托沿太行山旅游通道,加强与邯郸、长治、晋城、新乡、焦作等地市联动,统筹沿线交通运输、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一体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提升跨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打造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样板。

  第七章 构建高质量支撑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国省关于新基建、碳达峰碳中和、平安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智慧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平安交通体系和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夯实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基础。

  第一节 智慧交通体系

  1.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化。

  对接省“一中心、四平台”建设计划,开展既有信息化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完成市县级建设任务,推动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平台化。抢抓安阳市作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监管省、市、县三级体系试点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道路运输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拓展巡游和网约出租车、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监督服务系统功能,加快形成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新格局。按照省综合交通运输监管、普通公路管理等平台建设标准,做好业务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推动省、市、县平台高效运行。深化推进安阳市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信息动态智能化监测和统一指挥调度,提高全市交通协调管控能力。

  2.推进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智慧化。

  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行车、智慧管控,建设多源数据路网运行感知设施、雾天行车诱导系统、高精度三维地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沿太行高速安阳段打造为“最美智慧高速”。以G341等普通干线公路重点路线为依托,选取重点路段,开展普通干线公路视频监控等设施建设,打造“5G+智慧示范路”。推进智慧运载装备建设,持续开展“两客一危”车辆、总质量12吨及以上营运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实施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终端设备改造,推广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加强与高速公路出入口治超系统衔接,在重要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稳步有序布设非现场执法检测点,规划期新建40套非现场执法系统,推动传统执法向科技执法转变。

  第二节 绿色交通体系

  1.加快调整运输结构。

  持续优化货运结构,加快实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干支铁路扩能、铁路货场改造、铁路专线建设,持续协调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钢铁、煤炭等重点运输企业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引导市区新增绿色货运配送车辆信息及时接入监管平台,不断巩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成果。开展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推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型。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公交场站等建设充换电配套设施。依托安罗高速、G107改线等,优化重型车辆快速过境路线,缓解市区周边大气污染治理压力。

  第三节 平安交通体系

  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两客一危一货”安全管控,严格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罐车罐体检验,加大农村客运车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应用力度。

  2.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加强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交通应急协调机制,提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联防、联控和联动能力。强化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物资台账。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推进道路客运站人脸识别系统安装,提升道路客运实名购票监控能力。适时组织开展应急管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应急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第四节 行业治理体系

  1.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

  出台《安阳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农村公路管养“人、财、物”,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全面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健全城市公交成本规制运行机制,科学确定财政年补偿额度,确保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完善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绿色货运配送协同工作机制。

  2.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以综合交通运输监管平台为依托,推行“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监管”新型监管模式,建立联合办公、联合研判、联合指挥、联合处置工作机制,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和事中监管转变。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活动全过程数字化。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环节,提升办事效率。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信用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公开等机制,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第二节 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国省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加大市县财政对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使用专项债券用于收费公路、客运站、铁路专用线等具有一定收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社会资本参与交通投融资途径,创新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及综合开发等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第三节 明确任务分工

  制定规划实施任务分工方案,将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分解纳入年度计划,制定工作台账,明确规划落实责任主体。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具体推进措施。

  第四节 强化监督评估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规划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落实情况加强跟踪和监督,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主办: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