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丨殷墟保护区外围发现诸多重要文化遗存
□记者牛思明
去年12月30日,在2020年安阳市考古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介绍了殷墟“大邑商”范围的相关情况及除殷墟遗址外其他历史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
据悉,随着殷墟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殷墟“大邑商”“天邑商”范畴的传统认知也在不断改变。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保护区外围也发现不少殷墟文化遗存,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遗址发现于2016年,位于安阳市北部辛店集南部一带,西南距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约10公里,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750米,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发现有与商代晚期铸铜有关的房基、灰坑、窖穴、水井、道路等大量遗迹,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商代最大的铸铜遗址。该遗址是殷墟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址的发现揭示了甲骨文中记载的真实意义上的“大邑商”“天邑商”范畴,见证了中国早期都城低密度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对于研究殷墟时期都城的范围、布局及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传播、交流等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发现。
除了殷墟时期的遗址外,2020年5月,市文研所配合龙安区樾龙台小区建设时发现隋代麴庆墓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麴庆墓出土日用瓷器、素烧瓷模型、素烧瓷俑、素烧瓷镇墓兽、石俑等各类文物共计120余件。其中一批精美的相州窑白瓷的发现,展示出隋代安阳相州窑高超的瓷器烧制水平,为研究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麴庆墓石棺床雕刻精美,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其彩画图案内容丰富,具有典型的祆教、佛教色彩。因此,安阳隋代麴庆墓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也是公元3世纪至6世纪邺城、安阳地区作为丝绸之路中国北方地区起点的重要证据。
( 编辑:张晓萌责任编辑:张丹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