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安阳市委 | ![]() |
安阳市人大 | ![]() |
安阳市政协 | ![]() |
河南省政府 | ![]() |
河南政务服务网 | 手机版 繁體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
![]() ![]() ![]() ![]() |
|
□记者 申昕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北关区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收官不收劲,结合实际情况,聚焦未脱贫人口,抓精准帮扶;聚焦特殊群体,抓兜底保障;聚焦稳定增收,抓产业和就业提升;聚焦边缘人群,抓防贫保障,坚定信心、尽锐出战,瞄准靶心冲刺,坚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有劲头才能奔富路
11月4日,记者来到柏庄镇西苏度村,在苹果园中见到了正在给果树施肥的郭四堂。
“天冷了,果树可以休息,人可不能闲着。”郭四堂诙谐地说,“我这7亩苹果园,一年亩产3000斤左右的果子,按着2块钱一斤往外卖,再刨去请工人的工费和买化肥、买农具这些开支,光景好的时候一年能净赚两三万块钱呢。”
今年是郭四堂种植苹果树的第六年,园子里共670棵果树,棵棵都是他的“心头肉”。“我这儿的果树品种主要是水晶富士,皮薄、脆甜、水分大,因为口感好,很受大家欢迎。”穿行在果园中,郭四堂指着他的果树如数家珍,“现在冬天主要是给树浇浇水、施施肥,等暖和了就要修剪树枝、清理杂草,树上结果子了还要给果实套袋,防病虫害。”
这片果园是郭四堂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承载着他一家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我爱人长年患病,女儿自幼生活不能自理,儿子还在读初中,家里担子沉,也离不开人照顾。”郭四堂告诉记者,早年间他靠着家里的自留地种庄稼,闲暇时外出打零工,可生活常常入不敷出。
2014年,郭四堂开始想着在自家地里种植苹果树。他买来果苗,栽种下全家人的希望。但是因为带着女儿四处求医,疏于管理苹果园,第一年的收成并不好。
2016年,郭四堂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他尽快脱贫,镇、村干部帮助他申请到3万元无息小额信贷,为其购置农具、化肥;联系农技专家上门,向他传授苹果种植技术;为了减轻他的压力,还给郭四堂爱人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固定收入950元。
“等我把苹果园四周的围栏扎结实,再养一些鸡、鸭、鹅,让它们在园子里吃杂草、吃青虫、吃掉落的果子,那才是真正的无公害哩!”郭四堂干劲十足,天天守在苹果园,一心扑在果树上。苹果树开了花,花落了结出了果,累累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郭四堂家的生活也像这累累果实一样,充满甜蜜。
兜底政策灵活运用
“2019年文佳芦笋种植合作社成立,我们全村的土地都流转了,用来种植芦笋。”在柏庄镇前林都村文佳芦笋种植基地的大棚内,前林都村党支部书记桑延金对记者说,“我们种出来的芦笋不愁销路,北京新发地、广东的大型农贸市场都来我们这儿收芦笋。”
文佳芦笋种植基地占地约46.7公顷,目前有11个大棚,全部种植芦笋。那些在冬日的大棚内铆足了劲儿向下扎根、努力汲取养分的芦笋秧苗,是桑延金带领着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奔头”。
“我们的芦笋品种好、产量高。”桑延金不无骄傲地介绍,“地里露天种植的芦笋亩产不低于2500斤,大棚里种植的新品种产量更高,亩产在3500斤以上。”
为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柏庄镇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实施合作社带贫项目。除了本村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增收外,柏庄镇还帮助全镇2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申请到每户3万元的小额贷款,投入合作社作为股金,每年收益1800元;争取到户增收资金39万元,覆盖无劳动力贫困户78户,组团建设大棚,用于合作社发展壮大,78户贫困户每年每户资金收益500元。
北关区政府想方设法,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通过灵活运用政策兜住民生的底。
“柏庄镇有芦笋种植基地、麦冬草种植基地;彰东街道依托李家庄果蔬批发市场,通过与贫困户签订临时摊位租赁协议,协调市场开发出了‘投资+分红’的扶贫模式;彰北街道引进特色农业种植,发动贫困户投资、参与;民航路街道依托全丰无人机产业园,通过金融扶贫帮助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投资全丰公司植保无人机产业扶贫项目,获得稳定收入。”北关区扶贫办副主任程永建介绍。
今年年初以来,北关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通过各产业扶贫基地共带动193户354人增收;提供、开发了187个岗位,使辖区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贫困群众全部实现就业。
多股劲一起拔穷根
“我家里就两口人,我和我爱人,他二级残疾,离不开人照顾。”在柏庄镇郝小庄村,55岁的王莲云指着家中墙上的“帮扶措施成效明白卡”一项一项细数自家的收入,“我们在自家房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平时卖点日用品、小零食,每季度能收入900元;政府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我做保洁员,每个月有900元的固定收入;镇上帮我申请了3万元小额贷款,入股了文佳芦笋种植合作社,每季度有500元的分红;除此之外,还有基本的低保、残疾人补贴、粮食补贴、电费补贴和企业帮扶、慈善救助,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我们老两口的日子不愁过。”
扶贫政策落实到位,贫困户的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家住民航路街道西见山村的韩瑞芳今年读研究生一年级,因为母亲患有精神分裂与肾功能衰竭疾病,生活无法自理。2016年父亲因车祸意外去世后,韩瑞芳就开始了带着母亲读书的生活。“我在大学旁边租了一间房子,把妈妈接了过去,我要追寻梦想,也要照顾好妈妈。”韩瑞芳对记者说。
母亲的病是压在韩瑞芳心头的一块石头,但韩瑞芳的母亲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保、民政救助、政府医疗保障救助等五重医疗保障,医药费的报销比例为96%,解除了韩瑞芳的后顾之忧。“不仅妈妈的医药费有政策帮扶,我的学费也有政策保障,大学期间我申请过助学贷款,现在也有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这些帮助让我能够踏实学习、深造。”韩瑞芳说。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关区政府聚焦特殊群体,从方方面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一方面通过特困供养、特殊救助、社会救助等政策,强化对事实无人供养特困人员的救助帮扶;另一方面因户因人抓好特困户失能、半失能人员的亲情赡养和集中托养工作,提升其生活质量。北关区多部门联动,多股劲一起拔穷根。
( 编辑:付亚丽 实习生:王妍 责任编辑:任静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