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安政

【打印】

【字体:

标  题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索 引 号 E0001-0202-2020-00055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安政〔2020〕16号 发布时间 2020年09月21日
有 效 性 有效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安政〔2020〕16号

时间:2020-09-21 来源:安阳市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市“一个重返、六个重大”目标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可靠、营养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50个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养业结构调整优化合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全市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草畜分别稳定在130万亩、90万亩、145万亩、45万头(只)。

    ——农业产业效益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素质农业生产队伍不断壮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10000人以上。

    ——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认可度明显提高,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市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120个以上。

    三、发展方向

    (一)推进布局区域化。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制度,推进优质专用小麦整建制集中连片种植,开展单品种规模化连片种植,提高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根据我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滑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高标准农田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在内黄县、滑县、安阳县、汤阴县传统种植区发展瓜果蔬菜种植,在林州市、殷都区等丘陵低山区发展特色耐旱粮食作物,在内黄县、滑县沿黄流域发展优质花生种植,在林州市、内黄县、滑县、汤阴县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在内黄县、滑县、殷都区部分优势区发展肉羊肉牛养殖。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二)推进生产标准化。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制定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和农业机械化标准。加快标准推广应用,全面推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提高大型养殖场智能化、中型养殖场机械化水平。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五有一追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整建制开展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制修订农牧业地方标准35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三)推进经营规模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积极探索和不断丰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具体实现形式。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和托管,有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发展年出栏生猪5000头、肉牛500头、肉鸡5万只、肉羊3000只和存栏蛋鸡1万只、奶牛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到2025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以上。根据不同种养品种、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合理确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在引导土地资源适度集聚的同时,通过农民合作与联合、开展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发展,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四)推进产业融合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产销模式,推动畜产品流通由“调活畜禽”向“调肉”转变,提高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加快农业产业化主体培育,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促进农业资源由初级加工、粗加工向终端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度挖掘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内涵,不断加大农业与信息、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加工的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一批主题乡村旅游品牌,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打响乡村旅游的安阳品牌,引领带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推进。到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20家以上,全市打造10个主题乡村旅游品牌。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广体旅局、商务局、财政局、林业局。

    (五)推进发展绿色化。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化利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以土地消纳粪污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围绕健康养殖目标设置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制度,建设2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六)推进产品品牌化。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产品品牌为支撑、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安阳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三品一标”发展,提高“三品一标”的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到2025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00个,新增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产品100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推动用地保障方式由增量为主向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少于6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521万亩。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田间渠系配套,推动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左右。开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建立耕地质量综合信息平台及预警预测机制,大力推广培肥技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规范和完善我市1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36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优化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

    (二)加强高效种养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调整种养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强生猪产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生猪年存栏175万头,年出栏稳定在200万头左右。加快草食畜牧业和禽类发展,优化肉类消费结构,提高乳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到2025年,全市优质小麦发展到130万亩、优质花生90万亩、优质瓜菜145万亩、优质林果45万亩,优质草畜45万头(只)、优质生鲜乳产量达到7万吨,蛋鸡存栏1000万只、肉鸡出栏4000万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三)加强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推进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品牌培育、质量标准等重点工作,做优面制品,做强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推进绿色食品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面制品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肉类制品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油脂制品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果蔬制品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联盟销售、网上销售、社区直供直销、共同配送等业务。到2025年,全市建成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1个、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2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商务局。

    (四)加强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大力发展以安阳县、汤阴县、滑县面品产业化集群为重点的面品加工,以滑县、汤阴县家禽产业化集群为重点的禽肉加工,以林州市、内黄县、滑县、汤阴县为重点的生猪加工,以内黄县油料产业集群为重点的油料加工,以内黄县、滑县大型果蔬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果蔬制品,以汤阴县、殷都区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为主的菌类深加工。到2025年,培育壮大50亿级产业集群2个、10亿级产业集群10个,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3.4。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

    (五)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要求,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以规模种养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科技集成为动力,以品牌营销为牵引,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到2025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基本形成以国家级为龙头、以省级为骨干、以市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六)加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实施“一乡(村)一品”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建设一批基础条件更加扎实、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农村经济更具活力、农民收入明显增长的农业产业强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强化创新引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推动业态模式融合、产村产城一体,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到2025年,全市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七)加强数字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农村地区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农产品流通等大数据平台。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进5G、北斗导航、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农(牧)场,推广精准化农(牧)业作业。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打造行业领先、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领军企业。到2025年,全市建设2—3个数字农业试点县(市、区)和数字乡村示范县(市、区)。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气象局、林业局。

    (八)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推行“双随机”抽样,规范和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和检测范围。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资生产的销售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有序扩大农产品追溯管理范围。加快完善质量追溯标准,推动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信息整合,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落实“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50%以上的县(市)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林业局。

    (九)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合理分配收益,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100家以上。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按要求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积极推进家庭农场整县示范创建。到2025年,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500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300家。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攻关,以良种繁育、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农技推广网络建设,构建农科教推、产学研用推广新机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人才培育,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培育创新人才。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科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政策支持。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集中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稳步扩大政策性业务规模。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鼓励引导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积极投保。引导鼓励工商资本加大投入,投身农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扶贫办、供电公司、金融工作局、人行安阳市中心支行。

    (三)健全服务体系。以涉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立足服务农业生产全过程,大力发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等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持肥料、农兽药、饲料、疫苗等农资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一体化方向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四)深化农村改革。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供销社、国有农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等改革。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供销社。

    (五)强化风险防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加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市,提高农业气象预警能力。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安阳调查队。

    2020年9月2日

    主办:市农业农村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