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计划规划 > 发展规划

【打印】

【字体:

安政〔2017〕24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anyang.gov.cn 时间:2017-10-10 来源:安阳市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25日

    安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乡森林总量,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色安阳、生态安阳和美丽安阳,根据《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的通知》(安政〔2017〕23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河南”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以“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以建设森林生态体系、森林生态产业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森林支撑体系为重点,严守生态红线、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支撑保障,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转型发展、生态宜居的森林古都。

    二、总体目标和布局

    (一)总体目标。

    2017年启动创建工作,2019年年底前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2020年以后巩固和发展国家森林城市成果。2019年要达到如下目标:

    1.市域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城区乔木种植比例达到60%以上,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水岸绿化。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功能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江、河、湖、库等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0%,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3.道路绿化。公路、铁路等道路因地制宜开展乔木、灌木、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林木绿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森林景观通道。

    4.生态廊道网络。中心城区(县城)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区之间建有生态防护隔离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生态功效显著;主要森林、湿地等生态区之间建有贯通性森林生态廊道,宽度能够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徙需要。

    5.村屯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

    6.乡土树种使用和树种丰富度。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城市建成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7.公众参与和支持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8.森林保护。确保不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

    (二)总体布局。

    结合我市地形地貌特征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依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主要建设任务要求,构筑“一核、一网、三区、百园、千村”的总体布局框架。

    1.一核。即安阳市中心城区。加强我市中心城区各类公园、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等建设,新建、完善环城防护林,优化城市森林景观,构建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2.一网。即生态廊道网络。以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和河流、库渠等为骨架,完善提升廊道绿化,并沿线建设各类林业园区,构建完整的生态廊道网络,打造城市绿色窗口、生态名片。

    3.三区。即西部山地森林生态涵养区、中部城市森林景观游憩区、东部平原森林产品供给区。西部山地区,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打造我市重要的森林生态涵养区;中部城市区,加强城区绿化、防护林和城郊公园建设,打造城市森林景观游憩区。东部平原区,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打造森林产品供给区。

    4.百园。在中心城区(县城)、大型城镇周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林业生态园为主,建设近百个城镇森林生态园区,实现以园围城、以园绕城。

    5.千村。在全市开展村镇绿化工程,让百姓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实现乡容村貌整洁美观、生态良好。

    三、建设任务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2004—2012)中的五大类40项指标,重点抓好森林进城增绿、森林围城建屏、生态廊道网络、造林绿化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富民产业、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体系建设等“九大工程”,稳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2017—2019年6月,全市完成营造林360380.2亩,新建完善廊道2889.96公里,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36444.45亩。其中,2017—2018年6月完成营造林169323.1亩,新建完善廊道635.51公里,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19900.35亩;2018年7月—2019年6月完成营造林191057.1亩,新建完善廊道2254.45公里,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16544.1亩。

    (一)森林进城增绿工程。涉及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和各县(市)建成区。各区具体任务分解详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2017—2019年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政办〔2016〕93号),各县(市)以公园、广场、主要进出口、主干道绿化和环城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绿化工作,2019年6月底前各县(市)建成区达到创建要求。

    到2026年,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和各县(市)建成区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民出门见绿、500米可游园。

    (二)森林围城建屏工程。涉及安阳县、汤阴县和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以“双环六廊”为重点,建设城市防护林。2017—2019年6月,按照每侧绿化30—100米标准,完善提升廊道66.285公里,新建廊道55.26公里,启动廊道建设64.14公里,新建提升中华路、洹河2条绿道37.5公里,完成两岭绿化3069亩,新建都市林业生态园5处,新建提升郊野公园4处。重点抓好“双环六廊”建设,2017—2018年6月,完善南水北调廊道66.285公里(每侧绿化100米),新建京港澳高速城区段(北至洹河南到南林高速交互区)11.9公里,每侧绿化50米;2018年7月—2019年6月,新建南林高速城区段(东至京港澳高速西至西北绕城高速)26.38公里,西北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至南林高速)27.15公里,每侧绿化50米;启动国道341城区段(南林高速西口至新东北外环)48.1公里,东北外环(安楚路至邺城大道与中华路交会处)16公里,每侧绿化30米。

    到2026年,城郊防护林体系更加完善,城郊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持续提升改造,建设各类城镇生态园区53处,其中300亩以上的郊野公园9处。

    (三)生态廊道网络工程。以3条铁路(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晋豫鲁铁路)、3条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范辉高速)、6条国道、13条省道为框架,按照铁路、高速公路每侧30—50米、国道每侧20—30米、省道每侧10—20米的绿化标准,打造生态廊道网络。2017—2019年6月,新建完善廊道2889.96公里,新建完善廊道防护林71627.7亩,其中,新建完善省级道路防护林334.87公里、4772.63亩。2017—2018年6月,新建完善廊道635.51公里,新建完善廊道防护林17021.6亩;2018年7月—2019年6月,新建完善廊道2254.45公里,新建完善廊道防护林54606.1亩。

    到2026年,全市道路、水岸绿化完备,形成纵横交织、防护能力较强的生态廊道网络屏障,廊道景观效果明显。

    (四)造林绿化行动工程。按照全市生态区域分布,大力开展山区、平原、村镇等绿化工程,全面提升城乡森林总量。2017—2019年6月,完成造林绿化行动工程182809亩,其中山区绿化130225.5亩、农田林网(折合)4483.5亩、沙荒造林25000亩、围县林12000亩、村镇绿化11100亩。2017—2018年6月,完成造林绿化行动工程98162亩,其中山区绿化71005.5亩、农田林网(折合)1921.5亩、沙荒造林14000亩、围县林6000亩、村镇绿化5235亩;2018年7月—2019年6月,完成造林绿化行动工程84647亩,其中山区绿化59220亩、农田林网(折合)2562亩、沙荒造林11000亩、围县林6000亩、村镇绿化5865亩。

    到2026年,全市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且分布均匀,三大生态区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备。

    (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通过对退化林采用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渐进改造等方式进行修复;对不同的林地采取疏伐、卫生伐、修枝等不同抚育措施;对现有20.7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和33.45万亩省级公益林实行高规格管护,合理扩大公益林面积等方式,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2017—2019年6月,完成退化林修复6202.5亩,中幼龄林抚育89488.5亩,新造林抚育10252.5亩,新增22999.5亩省级公益林。2017—2018年6月,完成退化林修复2250亩,中幼龄林抚育46533亩,新造林抚育5356.5亩;2018年7月—2019年6月,完成退化林修复3952.5亩,中幼龄林抚育42955.5亩,新造林抚育4896亩,新增22999.5亩省级公益林。

    到2026年,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到771499.5亩。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将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10个市级森林公园,以及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等森林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对珍贵植物资源进行重点保护,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2017—2019年6月,重点推进三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确保如期通过国家验收;推进万宝山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标桩立界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加强标识和宣教系统等基础建设,加强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

    到2026年,全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持续规范提升,建成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现有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七)森林富民产业工程。以木本油料、特色林果、花卉种苗、林下经济等为主导产业,以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社)为抓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康养的生态旅游新业态,加快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2017—2019年6月,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36444.5亩,新发展林下经济56325亩,新建龙头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林场9家、森林康养基地3处。2017—2018年6月,新发展木本油料16500亩、特色林果2385.75亩、花卉种苗1014.6亩,林下经济26355亩;2018年7月—2019年6月,新发展木本油料13455亩、特色林果2112.6亩、花卉种苗976.5亩,林下经济29970亩。

    到2026年,全市林业产业基地达到93.01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06.48万亩,建成花卉种苗基地50个,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人数达到85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12.5亿元以上,森林生态产品供给种类、质量明显提升。

    (八)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结合我市历史文化、森林湿地等资源,加强森林解说设施建设,开展森林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以弘扬“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红枣节、桃花节、红叶节等森林文化节事活动和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活动,扩大市树市花推广,使“森林情节”深入人心。2017—2019年6月,全市组织义务植树1504万株,新建森林科普教育场所5处,新增宣教解说设施5处,森林艺术创作基地6处,开展生态文化节事20次以上,生态科普教育活动10次以上,完成古树名木普查。

    到2026年,依托我市已建成的宣教展馆、公园等,建设生态科普场所15个,宣教标识解说系统13套,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生态文化活动和生态文化节事开展丰富,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九)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围绕森林资源保护,以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政管理体系完善、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林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结合林业精准扶贫,全面加强林业支撑能力建设。2017—2019年6月,新建林火监测点3处、瞭望塔1处,林业有害生物检测站1处、小气候检测站1处、标准化实验室1处,绿色防控示范区3处,开展林业重点科研课题研究2个,建设科技示范园5个,开展法制培训4次、专项严打行动4次,培训林农20000人次。

    到2026年,全市森林火灾防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依法治林、林业科技支撑、林业信息化等体系基本完善,不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10月底前)。市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安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经评审通过后,市政府批准实施。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和目标考核办法,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启动创建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围绕九大工程,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跟踪督查创建进度和质量,组织自查和模拟评定,报请国家林业局考核评定,申报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9年7月—12月)。迎接国家专家组实地考察,通过考核评定。组织开展对考核评定反馈问题整改,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以后)。按照《安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安阳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巩固和发展国家森林城市成果。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成立高规格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要把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要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指挥、组织协调。市政府各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确保森林城市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公益性社会工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支持我市森林城市建设。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对城市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给予奖补,对生态廊道、水系绿化、城郊公园等公益性生态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对特色经济林、花卉种苗、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给予适当扶持。

    (三)创新建设机制。一是创新投入机制。要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项目化,要将森林城市建设与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结合起来,将生态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金融机构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创新建设模式。要积极推行社会化、市场化建设模式,在城市防护林、水系绿化等项目中,注重将生态与产业结合起来,鼓励采取PPP运作模式,吸引资金大户、绿化公司参与,推行造林公司化、专业化。三是创新管护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管护,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将生态建设、管护打包进行招标,全程监管、分期付款。要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造林和管护的市场化、股份化运作,提高生态建设成效。

    (四)严格考核奖惩。对森林城市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成立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和重点工程,全程督导、定期通报,工程完成后组织开展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及时兑现补助政策,对未完成任务、达不到规划要求的,通报批评并予以削减或取消奖补。每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能按时、按标准完成年度任务的县(市、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全市开展“森林八创”活动,每年评选一批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森林工厂、森林园区、森林社区、森林单位和森林校园,进行挂牌表彰。

    (五)广泛宣传发动。以“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强化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环境改善、爱绿护绿等宣传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版、专题报道,加强新闻宣传和典型宣传,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广泛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进乡镇、进村庄、进公园、进学校、进工厂、进园区、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举办各类群众性的生态科普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森林城市建设。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在城市(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植树活动;要创新尽责形式,营建“夫妻林”“军民共建林”“青年林”等纪念林,鼓励企业捐建碳补偿林、个人捐建纪念林,让更多人投入森林城市建设,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郁氛围。

    

相关阅读: